资源详情

用冰取火 教学设计1

文件格式:DOCX 上传网友:龙*珠
文件大小:39K    4页 上传时间:2017-08
免费下载
《用冰取火》教学设计
一、教学思路
课文讲述的是在被称为“白色沙漠”的南极,一个探险队员用冰做成“冰透镜”取火挽救大家于危难中的故事,赞扬了探险队员坚持不懈的顽强意志和使自己绝处逢生的智慧。
根据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和特别要抓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这一指导思想,按照“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新理念,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生字,通过多种方法搜集资料,初步筛选资料的基础上,利用课本插图和课件,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看图能力,朗读能力和想象感悟能力。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本课生字,会读一个多音字,会写10个生字。
会运用各种朗读方法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体会人们是怎样用冰取火的。
能力目标:
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并能结合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具体分析问题的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树立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理想。
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在遇到困难时,要冷静思考,运用智慧战胜困难。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小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对事物的好奇心重。经过以前的学习,他们已掌握许多汉字,能够通过读书或上网等方法搜集与处理资料,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但由于每一位学生学习能力不同,在对文章语句理解和掌握程度有一定的差距。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探险队员是怎样用冰取火的,了解其中的科学道理。
体会探险队员的聪明与智慧,懂得遇到困难要运用知识与智慧去解决的道理。
教学难点
理解用冰取火所蕴涵的凸透镜的原理。
五、教学策略
主要采取多媒体创设情境,合作探究以及独立思索等方法。既能调动学生各种器官的感受,理解课文,走进人物。又能让学生提高阅读欣赏能力,学会合作,在共处中求知。
六、教学资源与工具
学习环境:多媒体教室
教学媒体:电脑白板
七、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会写生字、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课前读两遍课文。并且查找有关南极的资料,观察放大镜。
教师:备多媒体课件和教案。
八、教学步骤
1. 导入新课:
让学生看几张与南极有关的图片,提示学生南极异常寒冷,然而,它优美的风光,丰富的物产,以及它的神秘莫测吸引着各国科学家纷纷去那里探险。但是恶劣的气候会带来危险。
师生对话,激起大家对在南极用冰取火的兴趣。同学们,你们见过冰吗?在冬天玩过冰吗?感觉怎样?试想一下,南极那么寒冷,那么多冰,用冰能取到火吗?该怎样取呢?你还有多少疑问?
2. 整体感知:
老师带领学生学习新的生字(注意提醒学生使用偏旁加熟字的方法来记住新生字)。
再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思考: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整体学习课文
学习课文的1-4段,感受南极环境的恶劣,火的重要性。
老师:探险队员是什么时候到达南极的?
学生:夏季
老师:大家觉得我们生活的地方的夏季有什么特点?南极洲的夏季有什么不同?
学生:夏季很热,温度很高。而南极的夏季,其实也在20摄氏度左右。
老师补充:南极的天气变化无常,探险队员们顽强的抵抗着无情的大自然带来的寒冷和风暴。
老师:火的重要性。
学生:要生火做饭。
老师:出示3自然段,指导读出感情。齐读“没有火,就不能工作;没有火,就不能生活;没有火,生命就受到威胁。”老师提示学生:打火器找不到了;探险队员在孤岛上,很难得到救助;南极只有冰和柔和的太阳光;没有火情况非常危急。理解“绝望”、“一筹莫展”:在这样的情况下,探险队员们会怎么想?怎么做呢?是啊,他们好像把能想的办法都想尽了,没有其他的办法了,这就是“一筹莫展”。既然已经想不到办法了,大家感到似乎已经看不到生的希望了。再引出学习下文。
学习课文的5-8段,思考年轻的探险队员是怎样用冰取火的,感受年轻队员的品质。
老师:就在这危急时刻,队员们陷入了绝望之中,文中写到“难道就真的束手无策,等待无情的死神到来?”一个年轻的队员,望着惨白无力的太阳和茫茫的冰原,久久地思索着。从这段中你能感受到这位队员怎样的品质?
提示:反问句表现他的不放弃的精神;久久的思索,表现出他的沉着冷静;当别人都放弃希望,束手无策的时候,他却久久的思索,利用自己的知识想出好办法,坚定的信念。
老师:年轻队员如何取得火?画出表示他动作的词。
师生齐读取火过程,边读边模仿动作,想象取火过程。让学生把火绒上出现了奇迹的用横线画出来。再找出表示时间的词,圈出来。问学生体会到什么?
老师:火绒上的每一点变化,都牵动着大家的心,一分分过去的时间流露出大家焦急的心情,燃烧起来的火苗,使大家惊喜万分。再读取火过程,体会大家变化的心情。观察放大镜图片(最好自备一把放大镜),感受放大镜的特点。(引导学生体会用刮、摩挲等动作做的冰透镜与放大镜的内在联系,感受年轻队员的聪明。)
老师:大家玩过放大镜吗?怎样玩?
学生:用放大镜聚光等等。
老师:放大镜许多人都玩过,但是它为什么能取火呢?(幻灯片出示透镜取火的原理,解说)冰透镜能取火,也是这个科学道理。
品味语言:
南极的夏天没有黑夜白昼之分,柔和的太阳一直徘徊在天空,把它那几乎使人感受不到的温暖默默地赐给探险队员们。(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
没有火,就不能工作;没有火,就不能生活;没有火,生命就受到威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小结:同学们,从大家陷入绝望到获得新生,是谁挽救了大家?年轻队员为什么能战胜困难,给大家带来了欢乐?
发散思维训练:如果你是这些队员,你还会想出那些办法?
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用“没有——就——;没有——就——;没有——就——”造句。另外抄写自己两个喜欢的语句。
九、教学评价设计
整体设计本着为学生服务的理念,努力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学生的阅读体验不可能是一致的,可能会出现各种突发的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和想象。尊重学生的体验,学生谈到了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就按照学生的兴趣点进入到那个要点。先了解学情,以便根据学生对课文的了解程度,进行教学内容的适当微调。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