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详情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复习(含教案及练习)

文件格式:DOC 上传网友:刘*军
文件大小:82K    7张 上传时间:2016-07
免费下载
(语文社)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复习
四川绵阳 山人何恒
一、知识积累卡片
1.课文主题概述
读《论语》六则,犹在聆听一渊博长者讲学习态度和方法;《期行》告诫我们“信”是立世之本,从小要做一个守信人;《乘船》讲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不能轻诺寡信。在《伤仲永》中王安石认为人的才能有赖于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即使是天赋很高的人,如果不加以教育和培养,也会变成平庸无能的人。《木兰诗》讲述木兰代父从军,建功还乡的故事;《回乡偶书》诗人年老回乡的感慨和见闻,有人生易老、世事沧桑、物是人非、无所适从之感;《夜雨寄北》写巴山夜雨景象和诗人对妻子的思念,抒游子羁旅巴山的孤寂之感和思乡之情。《淮上与友人别》写春天里的离别。《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对别离赴任友人的宽慰和劝勉;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自身的坎坷遭遇和无限感慨。
2.文言知识梳理
(1)重点实词
《<论语>六则》
时:时常,常常 习:温习,复习 愠(yùn):怨恨,心里不满 故:旧,指学过的知识 知:理解,领会 为:做 罔(wǎng):迷惑不解 殆(dài):危险,指“学业上陷入困境” 敏:聪明 好(hào):爱好,喜欢 是以:因此 默:默默,私下 厌:满足 诲:诱导,教导 从:采纳,听从
《期行》
期:约定 日中:正午 去:离开 委:丢下,抛弃 引:牵引,拉 顾:回头看
《乘船》
辄(zhé):当即 幸:幸而,恰巧 尚:还 可:肯,同意 舍:扔掉,抛弃 纳:接纳,接受 托:请托,请求 宁:难道 邪(yé):吗,表疑问 拯:救助
《伤仲永》
世隶耕:祖祖辈辈以耕种为生 未尝:不曾,从来没有 书具:书写工具,指笔墨纸砚(文房四宝) 求:索要 异焉:对此感到惊异 旁近:附近,指邻居 为:作,这里是“题写”之意 收:聚,这里是“团结”的意思 自是:从此 就:完成,这里是“写好”的意思 文理:文采和道理 可观:值得看 稍稍:纷纷 丐:求,索取,这里是“花钱请(仲永题诗)” 利其然:认为那样有利 环谒:四处拜访 称(chèn):相当,符合 闻:名声,这里指好名声 泯(mǐn):消失 众人:普通人,一般人
《木兰诗》
复:再,又 惟:只 市:买 朔气:北方来的寒气 寒光:清冷的月光 策勋:记功 强:多,余 著;穿 傍:靠近,贴近 安:哪里,怎么
《诗五首》
偶:偶然,随意 鬓毛衰(cuī):耳边的头发疏落 何当:何时,什么时候 却:再,还 之:往,到 天涯:天边 比邻:近邻 歧路:岔路 儿女:青年男女 酬:酬答 旧:老朋友 侧畔:旁边 长(zhǎng):增长,这里是“振作”的意思
(2)通假字
(1)不亦说乎? “说”,通“悦”,高兴,愉快。
(2)学而不思则罔。 “罔”,通“惘”,迷惑不解。
(3)默而识之。 “识”通“志”,读“zhì”,记,记住.
(4)尊君在不?“不”通“否”,读“fǒu”,吗。
(5)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通“攀”,读“pān”,牵,拉。
(6)对镜帖花黄。 “帖”,同“贴”
(7)出门看火伴。 “火”,同“伙”
(3)古今异义词
(1)不亦君子乎(君子:古义: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今义:人格高尚的人)
(2)可以为师矣(可以:古义:可以凭借,是两个词。今义:表可能或能够、许可)
(3)学而不厌(厌:古义:满足。今义:因为多而不喜欢)
(3)去后乃至(去:古义:离开。今义:常用于“到……去”。)
(4)后贼追至(贼:古义:指作乱的人。今义:偷窃行为的人。)
(5)期日中(期:古义:约定。今义:日期)
(6)幸尚宽(幸:古义:恰巧,幸而。今义:幸福)
(7)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是:古义:此。今义:常用作判断词。)
(8)稍稍宾客其父 (稍稍:古义:渐渐、慢慢地。今义:稍微。)
(9)复到舅家 (复:古义:再,又。今义:重复、往复。)
(10)泯然众人矣 (众人:古义:普通人,一般人。今义:指大家、许多人。)
(11)即书诗四句(书:古义:写。今义:图书,书籍)
(12)阿爷无大儿(爷:古义:父亲。今义:爷爷,爸爸的父亲)
(4)词类活用
(1)温故而知新(故、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旧知识和新知识。)
(2)不耻下问(耻,形容词用作动词,“以……为耻”。)
(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日:名词作状语,表示行为的经常性:每天,天天。)
(4)泯然众人矣 (众人:名词用作动词;变成普通人。)
(5)父异焉 (异:形容词用作意动词;以……为异,感到惊异,对……感到诧异。)
(6)邑人奇之 (奇:形容词用作意动词:以……为奇,对这件事感到奇怪。)
(7)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名词用作意动词:以……为宾客,把他的父亲当作宾客对待。)
(8)父利其然 (利:形容词用作意动词:以……为利,认为这种情况是有利可图的。)
(5)特殊句式
(1)倒装句
何有于我哉? “何有”即“有何”,有哪样。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何以”即“以何”,凭什么。
是以谓之“文”也。 “是以”即“以是”,因此。
何为不可 “何为”即“为何”,为什么?
(2)判断句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则”、“是”连用,表判断。)
(3)省略句
朗曰:“幸尚宽。”(省略主语“船上”。) 
期日中(省略主语“他们”。)
(6)诗文中涉及到的成语
(1)三人行必有我师  (2)择善而从  (3)不亦乐乎 (4)温故知新 (5)不耻下问
(6)学而不厌 (7)诲人不倦
3.文学常识积累
(1)文体知识
语录体
笔记小说
记叙文
七 绝
七 律
五 律
乐府民歌

《论语》
《世说新语》
《方仲永》
《回乡偶书》《夜雨寄北》《淮上与友人别》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木兰诗》

(2)作家作品
课 文
作 者
时 代
出 处

《论语》六则
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

《语语》

《期行》《乘船》
刘义庆
南朝宋
《世说新语》

《方仲永》
王安石
北宋
《临川先生文集》

《木兰诗》
郭茂倩编
南北朝
《乐府诗集》

《回乡偶书》
贺之章
唐代
《全唐诗》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唐代
《李义山诗集》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唐代
《云台编》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唐代
《王子安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唐代
《刘梦得集》

(3)常识积累
1.南宋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2.唐宋八大散文家:(唐)韩愈、柳宗元;(宋)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3.诚信格言:①言必信,行必果。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4.名句赏析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选择一个小小的生活细节,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故乡儿童天真活泼、彬彬有礼的神态,使人如见其貌、如闻其声。“笑问”二字尤为传神,它既表现出孩子们对客人的亲切、尊敬,又勾画出他们的稚气、好奇的性格特点,同时又流露出诗人对他们的喜爱之情。但写故乡的儿童,还不是这两句诗的本意,本意仍是写自己。诗人本是故乡人,对故乡怀有深厚感情,但回到家乡,却被人当作了客人。这对一个对故乡有深情的人来说,该是一个多么大的刺激啊!岁月流逝,人生易老,物是人非的无限感慨,尽在不言中。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由当前苦况所激发出来的对于未来欢乐的憧憬。面对巴山的凄风苦雨,诗人想像到什么时候能够还乡,和妻子夜坐西窗之下,共剪灯芯烛花,温情细语中又提起现在在巴山夜雨中的孤苦心境。这情景是想像中的回味,这回味又慰藉了眼前巴山夜雨中孤苦的心。真是虚实相生,情景交融。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诗既有惜别之意,更是宽慰之语,表现了诗人宽阔的胸襟,洋溢着对友人的真挚深厚的情感。它语言形象而凝练,饱含深情而富于哲理,一洗以往送别诗中黯然消魂的感伤情调,而代之以豁达乐观的感情,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诗中,诗人以“沉舟”“病树”自喻,固然不无惘怅,却也颇为豁达。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这百舸争流、欣欣向荣的景象振奋了作者的精神,激励作者以达观的态度来应对世变。这一联,突然振起,一变忧伤低沉的情调,代之以慷慨激昂的情调,既鼓舞人,又感染人。现今常用这两句诗来比喻自然和社会发展中,没落、腐朽事物的存在不足为奇,丝毫不能阻挡历史车轮的前进;进步的、新生的事物是在没落腐朽的废墟旁蓬勃发展起来的。它蕴含的哲理:人生总会有一些挫折和失败,但不能悲观,要相信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未来总比现在好,要积极进取,乐观向上。
二、课文研读平台
4.重点语句翻译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解读:十二个字科学地诠释了“学”和“思”的关系。“学”和“思”要结合起来,要辩证地对待学思之间的关系,才能有所获。
(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翻译: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我有哪一样呢?
解读:这一则是孔子的自述,讲的是学习态度和方法。要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记在心里,不断积累知识。“学而不厌”,讲的是好学精神,学无止境,从不感到满足。“诲人不倦”,讲的是教学态度,要热情地教导学生。孔于一生都是这样做的,所以他说:“对我来说,有什么呀?”表现了孔子的自信。
(3)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翻译:您与我父亲约定中午,到了中午您没到,就是不守信用;
解读:守约就是讲信用,失约就是不守信用,这是一种好品质,小小元方都懂这一起码道理,且言辞有理,让“友人”无言以对。
(4)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翻译:先前之所以犹豫不决,正因为考虑到这种情况了。既然已经接纳他,难道可以因为情况紧急就抛弃他吗?
解读:语言描写表现出华昕在贼兵追到的危急形势下,不顾危险,坚持带着一个素不相识的人逃难,这体现他临危不惧、急不相弃、一诺千金、帮人帮到底的气概。
(5)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翻译: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多年后重返故乡。
解读:这句诗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所谓“互文”,也称互文见义,指上下文中相关词语互有省略,而意义上则互相补充,从而使言辞简洁精练。句中身经百战,战死沙场,凯旋归来者,既有“将军”,又有“壮士”。理解互文时不要单看字面意思,一定要上下文联系。
(6)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翻译:在外面,我怀念老朋友的时候,只能徒然地吟诵《思旧赋》;我回到故乡,恍如隔世,正像传说中的烂柯人。
解读:“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一次向秀经过亡友秘康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叹,于是写了《思旧赋》。意思为想起当年因政治改革失败被杀被贬的朋友,不胜怀念。“烂柯人”指晋人王质。据《述异记》王质入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便停下来观看。等到棋局终了,手中的斧炳已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此处作者以王质自比,写自己被贬离京虽然只有二十余年,但心里却有隔世之感。这两句活用典故抒发自己长期被贬的心境。
5、课内语段精炼
(一)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1.解释加点的词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 俱 有一人欲依附 欲
歆辄难之 辄 王欲舍所携人 舍
2.翻译句子:
幸尚宽,何为不可?
3.本文主要通过 描写来刻画人物。
4.主篇文章给我们的启示是
5.华歆与王郎的做法有什么不同?你如何评价他们的“优劣”?

(二)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世隶耕 ②指物作诗立就
③稍稍宾客其父 ④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②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3.用自己的话说说: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
理解:
三、实践探究园地
6.课外拓展阅读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①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②为通好也。”元礼与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躇③。
【注释】:①中表亲戚:有堂表关系的亲戚。②奕世:几代。③踧躇(cùjí):不安的样子。
1.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随父到洛(洛阳) B.为司隶校尉(担任)
C.既通,前坐(……以后) D.君与仆有何亲(仆人)
2.对下面加点的名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文举年十岁(孔融,孔子二十世孙)B.先君仲尼(即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
C.君先人伯阳(即老子,老子又名李耳)D.太中大夫陈韪(是皇宫里的御用医生)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

②人以其语语之。

③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4.孔文举说:“想君小时,必当了了。”让陈韪感到“大踧躇”的原因是什么?

7、语文实践演练
(一)
1.语文活动课上,老师让你组织一场即兴演讲,题目是“由方仲永所想到的”。你就为自己设计一个简短的导入语吧!
我的开场白:
2.古代有不少勤奋好学的成语典故,请写出成语、人物典故各两个。
有关勤奋好学的成语: 、
勤奋好学的人物典故: 、 。
3.请你举一个和方仲永相反的例子:

(二)
1.将《木兰诗》改编成一篇情节曲折的故事。
要求:(1)有一个吸引人的标题;(2)要有细节;(3)情节要合理。
2.根据下表制作附录一“名著引读(一)”的读书卡片:
著作
作者
国家
体裁
主要人物
主题
重要情节

《西游记》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童年》









(语文社)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复习参考答案:
二、课文研读平台
5.课内语段精炼
(一)
1.都,一起 想要 当即 扔掉,抛弃
2.(船里)恰好还很宽松,为什么不同意?
3.语言
4.一个人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不能轻诺寡言
5.要点:王朗做事只看眼前;华歆做事考虑周密,守信用。 华歆在情况紧急的关键时刻不愿抛下别人不管,患难见真心;王朗轻易许诺,遇到危险想舍人救己,所以华优,王劣。
(二)
1.附属,隶属 完成,这里是“写好”的意思 以宾客之礼相待 通“攀”,读“pān”,牵,拉。
2. ①从此,(大人)指着东西让他作诗,他立刻就能完成,其中文采和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②他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天天带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3.其父为了眼前的利益“不使学”,说明一个人即使有很高的天赋,如果后天不努力学习,不继续进取,就不会取得成就。
6.课外拓展阅读
1.D(仆:我,古人的谦称)
2.D(太中大夫:朝庭中的文职官员)
3.①所以我和你是世代交好啊。
②人们把孔文举的话对他说了一遍。
③陈韪说:“小的时候聪明,但长大后未必还是一样出色。”
4.因为孔文举话中有话,意思是说,想必你小的时候一定非常聪明,所以现在才变得这么笨。
7.语文实践演练
1.手不释卷 孜孜不倦 十载寒窗 废寝忘食
2.韦编三绝 悬梁刺股 雪窗萤几 凿壁偷光
3.(1)爱迪生先天不足,后天努力,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科学家;
(2)贝多芬双耳失聪,但他勇敢扼住命运的咽喉,勤奋努力,终于成为音乐大师。